͡° ͜ʖ ͡°兼问:经济

三分观点:点(专业)、线(产品)、面(品牌)、体(规模)

有的人眼中的经济学家,其实更倾向于经济分析员的角色,而经济学家的内涵,主要体现在创造或更新理论知识,这两者的差别,就好比周易理论体系的创造者与后世算命先生的差别

大数据标准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时代的重要特征,以标准化助力大数据产业化,探索“大数据+标准化”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,助推大数据标准品牌一体化建设,势在必行。通过“产业链”+“价值链”+“标准链”的“三链融合”,跨越大数据行业面对传统标准化“大水漫溉”的数量保障模式,采用最短标准化路径走“精准滴灌”的质量模式,夯实标准化品牌建设与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。

第一批人吃肉,第二批人喝汤,再后的喝汤都难。 早期看产品,中期靠渠道,后期做营销 有人说不是竞争越多越便宜吗?(说的是打工的吧)可是可怕的是这么多的连锁店品牌后面站着同一个阵营的风投,盘子做大了,就有了控制货源和终端价格的能力。或者不同的风头达成了某种商业联盟,就像钻石和茶叶一样。 科技行业,主要靠两套逻辑驱动。一套是技术逻辑,一套是商业逻辑。 技术逻辑负责把东西造出来,商业逻辑负责把东西卖出去。 但是来到科技行业这种实打实的行业,专业化程度也非常高,同行们个个猴精儿,做的还是大众消费品——手机和电脑,就比较要命了。 其实很多文科生创业,都有这个问题。务虚还行,务实就不行了。像科技行业,实在太实了,就比较麻烦。 中华文化圈对教育的重视在世界上除了犹太文明,没有谁可以跟我们比,就特别重视教育,只要是中国文明覆盖的地方,都有学区房,你看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韩国都是这样。现在越南也有了,尽管是一样的房子,只隔了一个街区,只要是好学区,就会贵一倍。这看上去是个经济现象,其实是一个文化现象。

没有使用杠杆的不叫创业,最多叫做生意。上班的情况下,你的成本是时间和精力,你的收入是工资。而往往,你的收入低于你创造的价值,企业主才可以得到剩余价值。另外,在中国上班很难不加班,加班的很难有加班费。因此你基本上是负杠杆,因为收入/价值比很可能小于1。即使你获得了很高业绩,创造了很高价值,得到了一些提成/奖金/奖励,那只会让企业股东们挣的更多。而你只拿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。 而掌握杠杆的创业者,往往靠着高杠杆,后期自己不工作也能产生持续收益。 四种主要杠杆:
1、人力杠杆:即用别人的时间来挣钱,最常见的是全职/兼职的雇佣关系,即开公司雇人干活,自己是股东或老板,成功的公司股东可以获得自己劳动的1:10000倍或更高的杠杆;
2、资产杠杆:用自己的钱或资产来挣钱。此杠杆回报率风险低,收益相对不高,但也看你的资产数量和质量。拥有大量资产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收益。这也是普通人最容易使用的杠杆。
以下方式均属于利用资产杠杆挣钱:
现金存银行吃利息
自己的钱买股票买国债买基金买理财产品
一栋可以收租的房子
一本出售的书
一块可以出租的北京车牌
一堂可以销售的知乎Live
3、资金/资本杠杆:用别人的钱来挣钱。收益较高,但风险也较大。
个人配资炒股
投资公司融大笔的钱来做股权投资
基金公司主理一个基金让别人投钱自己投资股票等金融产品
房地产公司大量借款用于建房
借入大笔资金用于做电商或贸易或其他业务
4、时间杠杆(估值杠杆):创造一家拥有未来的公司并利用出卖股份套现获取超额收益。这也是普通人最容易被忽略的杠杆形式,却正是很多创业人的终极目的。
公司股份的价格代表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的期望,而将公司出售股份或者上市,意味着将未来还未发生的时间里还未产生的业绩直接套现,这是一种高级的时间杠杆。

扩展话题:
房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