͡° ͜ʖ ͡°后记

早想着给自己总结一下,或者是反思,或者是认知,一直都有在思考,该怎么写,因为话题很大,怕hold不住。

从小家里兄弟多,经济压力非常大,一直算比较懂事,能看到、感受到父母的辛苦,经常帮忙家里干活,穷人家孩子早当家。

中学时代只有初三印象是非常正能量的,初一玩耍,初二旷课,读小说,打游戏机,到初三一个人生路上的小关口突然想到:我不能这样子,这样自己会后悔,对不起自己。然后下定决心,坚持晚上10点睡,早上5点起床。那时还是走读,离学校骑车大概25-30分钟,基本做到了。欣慰的是,最后的结果也比较理想,满意,这算我第一个小目标。

高中换了环境,城市里的同学比较多,玩伴相对少,高中三年算是一个黑暗岁月,徘徊挣扎了很久,思想上很煎熬,临近高考,心态出奇的好,“一生一次,志在参与”,所以志愿也是乱填的(有点破罐破摔)。虽然高中比较低潮,但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,一直持续到08年,记录自己的这么一个心路历程。

高考之后,成绩当然不理想,也没打算继续读书了,7月份就去广州了,然后在大哥的建议下,开始接触编程,比较自由,然后自学,报自考,真正做到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,软件,医学,玄学,文学,心理学。。。当然也观察、思考了很多。

2011年家里盖房子,2012年后在湛江找了份软件开发工作,正式入行,挺感激这次机会的,所以一干就五年。工作后学习的时间相对少了,空闲时主要去玩耍了,说走就走那种。因为一直以来有句话对我影响挺大的:一个国家的地理是焠炼一个(男)人心性的熔炉。

2016年因为碰上了奔三的时间节点,所以又重新思考了人生:怎样过自己的一生?我是谁?要到哪里去?这关键涉及到我能从哪个方面做为切入点?当时分析了一下(错过了八运房地产,九运火要提前占位,加之当时知识付费,内容变现流行),挑自己感兴趣的做呗,家谱,有意义,冷门,应该有发展空间。所以自己独力做了个淙谱软件,也反复问身边人的意见,参加各种各样的宗亲会,反馈的见解是杂乱的,裸辞去跑了半年,一地鸡毛。

2017年,已经是而立之年了,躁动的心也平静下来了,开始做整理总结,整理了编程,软件方面的知识,大致知道了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,也解惑了之前的偏见。之后阅读了不少关于历史的资料,对中国历史也做了个简单的梳理。写了六篇去阐述我的观点:人生、情和义、文化与哲学、技术与思想、家与远方、玩索而有得,算是本书的一个开端。 然后一直在整理,构建,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多方面新的知识,比如团队,管理,方法论,随着几年来的滴水成杯,点、线、面、片的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脉络。

终于到现在的成系统的输出,给自己的仪式感[耶]。2019年前就开始计划了,花了两个月时间,策划,整理,写作,最后输出打印成书📖,这是莫大的幸福感与成就感,更多的是激励以后走得更稳。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签,很多人说我浪🌊,自我…嗯,你们说对了,其实是在追求“真我”,动静相宜,探索最核心的意义:怎样过好自己的人生。人之情多矫,世之俗多伪,岂可信乎?子曰:『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耻之。』关于真善美的探讨,我认为可技术上解决的是:理性美=逻辑+人情味。

人面对所处的环境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,一是向下(消极、埋怨、抱怨),一是转移(注意力、缓冲、缓解)一是向上(升华,动力,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)。独行路上,并不孤单,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。或取诸怀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